蒙古回来时曾写了一篇《蒙古印象》,这次从斯里兰卡回来后,有朋友希望我再写一篇斯里兰卡印象。因为这次去那里工作太忙了,未能深入探秘这个热带岛国,只能浮光掠影般说点自己的所见所闻。
斯里兰卡——很多介绍都会把她喻为印度洋的一滴眼泪,我认为虽形象却欠贴切。从地图上看更像是亚洲大陆抛向印度洋的一小片衣襟,没抛远,衣襟还在努力挣扎着,欲攀附上亚洲大陆这庞大的身躯。
我这次工作的地点是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新建的香格里拉公寓项目,其位置很棒——最热闹的市中心高尔路,北邻总统府,南贴市民广场(功能类似于国内的天安门广场),正前方就是浩渺无际的印度洋,浅海处正在建设中的工程是中国在斯里兰卡目前最大的手笔——填海造城项目,投资达14亿美元,规划建筑规模超过530万平方米,预计要用20—25年时间才能全部建成的科伦坡海港城。
从内陆来的我们每天呼吸着印度洋咸湿的空气,听着喷沙船低沉的汽笛,俯望着熙来攘往的观光人流,飘扬的斯里兰卡国旗点缀在海景中。也许这就是国人常说的某一首诗、某一处远方。绚丽多彩的落日晚霞安抚着每一个游子——无论地球上何处,晚霞都一样美得诗意: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透过云层直泄千里的万丈霞光,桔红柔和中透露着不可亵渎的威严,那一道道光线也许是善良灵魂到达天堂之门的通道。
我最早知道的斯里兰卡概念就是斯里兰卡猛虎组织,印象中这就是一个充满贫穷、饥饿、野蛮杀戮的国度。随着时代的脚步,猛虎组织已成为过去时,战争已是历史。只有通过国庆阅兵、选举等重大活动时森严的戒备,百姓遇到罢工、集会、游行等活动时表现出的处乱不惊的面部表情,才能感觉到这个国家曾饱经战乱。
这是一个多宗教信仰的国家,佛教、印度教、伊斯兰教、天主教、泰米尔等各宗教在这里都能和平共存,每天早晚很多家庭都会飘出祷告诵经声,周末节假日的寺院更是人声鼎沸、到处是虔城膜拜的人群。僧侣在这个国家的地位很高,出行、乘车等都有很多特权。
这里的大多数百姓都习惯于随遇而安、知足常乐、甚少奢望,相伴而来的是懒惰、不思进取、办事拖拉。圣诞、元旦、春节、斯里兰卡新年时都会燃放烟花,举办PARTY,即使在每月都有的佛牙节(月圆,法定假日)时当地人也会约三、五好友嗨一下。
当地人月收入约折合为3000元人民币,但公办的免费医疗、教育也能保证大多数家庭的安定。国家的工业几近白纸,感觉经济上只能靠旅游,宝石、茶叶、香料等出口及各类型的高税收维持,基础设施很差,整个科伦坡只有多年前中国援建的唯一一条机场高速路。市内交通拥堵不堪,七、八公里路程开车经常需一小时。这个国家治安状况及对中国人的态度要优于很多亚洲小国。
因为没有工业污染,斯里兰卡的空气质量很好,蓝天白云是常态。这里没有四季变换,常年气温在30度左右。非正式场合,当地人穿着短袖、短裤、拖鞋足矣。然而,就是这个仅有6万多平方公里、2千多万人口的国度竟拥有六项世界文化遗产、二项世界自然遗产:休闲浪漫的加勒海滩、保留着葡萄牙和英国殖民地遗迹的康提古城、慈善爱意的大象孤儿院、充满传奇色彩的岩石皇宫——狮子岩、海拔2000米的世外桃源——霍顿平原。因为气候宜人、景点众多,令人目不暇接,每年吸引着大量的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,中国游客更是逐年增多,自然成为旅游佳地。正因如此,超市、宝石店的导购员都以会说上几句中文引以为傲。
既是掠影,就不加评论的采撷几条笔者认为的特像供读者分享。首先是这里的公交和火车在运行时都不关车门,高峰时车门把手上都会悬挂着五、六人的手臂!其次是无论权贵还是平民,无论是繁忙还是空闲,每次不少于15分钟的上下午茶是雷打不动要喝的!再就是这个国家的时间概念(笔者戏称斯里兰卡时间),如果有人告诉你10分钟到,那么一般情况下你在20分钟内是不会见到他的。据说该国的基础建设项目多年来没有一个是按期完成的!还有一个特色就是这里的饮食——手抓饭。最简单的手抓饭是用报纸裹的硬米粒饭团,配点诸如洋葱、土豆类的蔬菜,高档一点的配有鸡腿、牛肉、鸡蛋等,但都少不了要浇上咖喱汁,饭量小的,可二、三人共享一个饭团。食者先用右手的拇指、食指、中指的指尖把饭、菜、咖喱汁充分搅拌均匀,再用三指尖撮起送到嘴边,并不接触嘴唇,似弹入口腔!直至用餐结束,除指尖外,手的其它部位都不会粘上主食。
笔者在斯里兰卡工作了半年,当地人给我的感觉虽谈不上淳朴,但也不奸诈,表现更多的是安逸、懒散。这倒有点像我国部分地区的人们现在追求的慢城生活一般。
(图文/沙开锋)